《文艺报》刊文 评我校驻校专家陈玉福长篇小说《西凉马超》

发布者:宣传统战部发布时间:2019-03-05浏览次数:204

3月4日,《文艺报》(2019年3月4日第5版)刊登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文章《传世英雄的侠骨柔情――读陈玉福长篇历史小说<西凉马超>》

  

传世英雄的侠骨柔情——读陈玉福长篇历史小说《西凉马超》

在风云变幻、群雄蜂起的三国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至今为人们所敬仰和传颂。这其中,就有来自西凉的马超。但无论是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所记载的马超史迹,所描写的马超故事,都偏于马超成年之后尤其是入蜀之后的故事。由此呈现出来的马超,有时英勇无敌,有时郁郁寡欢,更像是一个被复杂关系无形羁绊的迟暮的英雄。

抱着这种缺憾,又带着某种期待,阅读了陈玉福的《西凉马超》,确实让人有意料之外的欣喜。作品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既着力描画了历史风云与西域风土造成的复杂环境氛围,又着意塑造于悲惨的家事与混乱的世事中艰难成长的马超,使西凉马超从儿时到成年的各个时期,都以卓异的性格、丰满的形象跃然纸上。

《西凉马超》共有六卷,其中的“西凉马腾”,写马超之父马腾及其早年的家庭及其仕途上的变故;“少年马超”写马超卧薪尝胆中的拜师学艺;“青葱岁月”写青年马超的情感邂逅;“马踏飞燕”写马超人生失意之时追寻“天马”的过程;“西凉太守”写马超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征战西凉;“将军归来”写马超的抗曹与入蜀,最后回归故里,在凉州牧任上为造福一方,为保护河西走廊商道商贾和当地百姓生命财产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可以说,全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马超的家事与身世,以及在锄强扶弱、匡扶正义的讨伐征战中的历练与成长。其中,“马踏飞燕”中有关铜奔马的描写,作者根据已有的历史史料,用文学的手法和自己的合理想象,对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进行了还原。马超在接连受到失去爱人和爱马的打击下,在天马出现的湖边缅怀追思。根据脑海里的印象,他随手抓起湖边的紫泥,无意之中偶然塑造出了铜奔马的雏形,再加上民间雕塑大师的再创作,形成了今天名扬中外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这既充分表现了马超青春时期的爱憎情仇,又从自己的角度解读了绝世的铜奔马原型的由来。

就阅读的主要感受来看,《西凉马超》笔墨相对集中,故事情节引人。通过马超与阿诺、阿离、钟雅、央馨儿、耿玉蓉等女性在不同时期或显或隐的爱恋之情,写出了马超与刚劲英勇相随相伴的至情至义和侠骨柔肠。处于动荡不安又四处征战的乱世,马超与所有的女性的爱恋,最终都以悲剧收场,但却由此显示了央馨儿、阿离、耿玉蓉等不同女性的鲜明个性,以及青年马超极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与令人唏嘘的悲壮命运。这种偏于儿女情长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超的形象,也改写了人们对于马超的既有印象。

作为一个喜爱“三国”、喜欢马超的读者,读《西凉马超》,既有意外的收获,又有不足的遗憾。收获是马超少年、青年时期的故事,这些在《三国演义》里没有的事件,极大地满足了喜欢马超的读者的阅读兴趣。尤其可圈可点的是“隔代遗传”给马超母子带来的灭顶之灾和千古奇冤,以及少年马超一战成名、青年马超维护古丝绸之路、解决“东西大滩”民族纠纷等故事。少年、青年时期的马超也有不俗的表现。为了保护被龙首山土匪抢走的官粮,一战成名,成了远近闻名的少年英雄;青年马超为了维护故丝绸之路商道的畅通,以及成功地解决了“东西大滩”几十年的民族纠纷,闻名遐迩,被外国客商和当地的百姓誉为“神威大将军”。这一系列流传在河西走廊一带的民间故事,被作者巧妙地嫁接到了《西凉马超》中,给小说增色不少。

《西凉马超》留下的遗憾是马超的几个人生亮点没有加以重视,如堵截曹操,大战许褚,战五虎将,为刘备封王领衔上书等,或者表现得过于简略,或者干脆略过。这些原本应该浓墨重彩地予以大书特书的地方,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描写和突出的表现。因为作者在马超人生命运的书写上有些重前轻后,重柔轻刚,事实上把马超写成了一个悲情人物,西凉马超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悲凉马超,使得马超的形象柔情有余,英气不足。当然了,我想作者这样处理,可能是因为三国时期的马超大家都熟悉,所以没有必要放开手脚去写。可作为一部描写马超为主的长篇历史小说,即便是《三国演义》里写了这些故事,也不能吝惜笔墨,更应该展开来大写特写。这应该是“三国”迷的期待,也是不少读者的期待。

陈玉福的写作,有着力求打通严肃与通俗之间长篇小说的界限的明显追求,这是值得赞许的。但从作品呈现出来的信息看,有时会偏于严肃,有时则偏于通俗,怎样在严肃与通俗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进而打造更能体现自己艺术水准的精品力作,这可能是陈玉福今后需要不断努力的一个更大的任务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