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理学院2015年校园十大新闻

来源: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发布时间:2016-01-17浏览次数:175

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领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

2015年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高标准、严要求的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研究部署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项工作。通过召开“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暨中心组学习会、领导班子成员到联系部门做专题党课辅导报告等方式讲好专题党课;开展理想信念、纪律规矩、谋事创业做人三个专题学习研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党委班子成员分头认领结合团委调研出的反映学校面临的10大问题,将“不严不实”现象的整改落实与“四个再造”相结合,逐项整改,专项整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得以延展和深化,形成了“职责明晰、有人理事、照章理事、守住底线”的良好工作氛围。

2.《兰州文理学院章程》得到核准。

20151116日,省教育厅召开甘肃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核准了兰州文理学院等9所高校的章程。核准后的《兰州文理学院章程》共1077条。内容涉及学校历史;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基本情况;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学校管理体制;二级学院和科研机构的职能;“教师”和“学生”权利义务;学校管理;学校开展对外合作;“校训、校徽、校旗、校歌、校庆日”学校形象的物质载体等。下一步,学校将组织开展章程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认真按照章程自主办学,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努力促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引导、规范和保障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学校传媒大学建设步伐。

3.学校成为全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院校。

74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省属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通知》,包括我校在内的8所高校成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学校应用型重点项目成效显著。《历代咏甘肃诗词精选》,填补了陇右文学系统诵读本的空白,为甘肃文学的深度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智力储备;《美丽甘肃----经典古诗词原创歌曲集》,颂扬了甘肃独特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及优美风光;《敦煌拳艺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为全省开展文化资源挖掘与整理,提升文化传承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能力贡献智慧;《大师与临夏砖雕》、《土与火的艺术――马家窑彩陶作坊》、《绝唱兰州鼓子词》等系列电视记录片和专题片,保护与传承甘肃民间艺术,扩大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校园微电影《兄弟》荣获西北国际微电影节组委会优秀作品奖。

4.学校集中聘任26名特聘教授助推学校发展。

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尤其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教授。2015年,学校集中聘任马永泽等26位在全省乃至全国文化、旅游、传媒、艺术领域具有高职称的导演、编剧、作曲家、记者、工程师、工艺美术大师为特聘教授。2015年,学校聘任147人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其中二级教授6人,三级教授7人,副教授一级18人,副教授二级23人。截至2015年底,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7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95人(其中博士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

5.对外合作办学有了历史性突破。

2015年,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创始成员单位;与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确立战略合作关系;塔吉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法罗嘉特校长一行来访,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教学交流。

承办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会议、“TCL杯”第二届中国好创意暨第九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甘青宁赛区启动仪式、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等一系列学术会议,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共享,增进了学校与国内高校的联系,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升了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推动了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发展。

6.省级科研平台建设成绩斐然。

201543日,学校与甘肃读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标志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我校。414日,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厅专家组评审并被正式命名。513日,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教育厅专家组考察并被正式命名。

“西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音像制品《影像甘肃》,系统展示了甘肃各地县的文化旅游事项,呈现以县区为单位的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全景展示甘肃的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戏曲人才培养与舞台剧目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与兰州旭杰信息科技公司签约,策划筹备《戏曲专业系列教材(秦腔名家名段示范数字化有声教材)》的音像制作及文字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套全面系统介绍秦腔表演基础理论知识并按照生、旦、净、丑行当分册、全面系统介绍秦腔六大板式板头秦腔专业的教材。

7.学校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2015年,新增“学前教育”、“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和“旅游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出版与发行”专业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荣誉称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获“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誉称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用电子商务》、《中国音乐史与欣赏》三门课程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再创佳绩,共获得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20余项。

8.“兰州文理学院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甘肃省首批众创空间。

201512月,“兰州文理学院众创空间”经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地税局、团省委联合评议审定通过,认定为甘肃省首批61个众创空间之一,10名教师认定为首批创新创业导师。众创空间总面积800平方米,办公场地150平方米,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资质和能力的教师30余人,待孵企业11家。甘肃艺影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博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

9. 教育厅“陇人骄子进校园 基层先锋面对面 道德模范零距离”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率先在我校开展;首届科技文化节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1012日――129日,由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陇人骄子进校园 基层先锋面对面 道德模范零距离”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率先在我校开展。活动的开展在校园内掀起学习道德楷模、崇尚道德精神、投身道德实践的热潮,旗帜鲜明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受到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甘肃电视台在新闻时段以新闻特写的方式对开幕仪式暨首场报告会进行报道;中国新闻网以“道德模范事迹宣讲进甘肃高校激励师生见贤思齐”为题进行报道后,被凤凰、网易、新浪等18家媒体转载;每日甘肃网、甘肃省教育厅网站、我校校园网、官方微信、大学生记者团和校团委所运营的微信、微博都对本次系列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转载。

11月,学校首届科技文化节以“科技点燃创新火炬,文化筑梦青春文理”为主题开幕,历时近2个月。活动期间,各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学术报告会29场;开展专业竞赛、专业作品展示类活动13项;征集创作作品100余件。活动集中展示了近一年来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及科技创新实践成果,综合呈现了各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提升素质、全面发展”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10.北校区改造成效显著。

20157月,学校成立了北校区改造领导小组,正式开启了以“建设美丽校园”为宗旨的改造工程。此项改造涉及大小项目15个,包括环境美化、场地硬化、道路拓宽、管网入地、危房改造等,投资总额500余万元。在历时半年的改造过程中,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考察建设情况、慰问施工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更是恪尽职守、加班加点、紧密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改造,北校区校园环境得到彻底改观,校园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