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联合大学校长 李志强
2007.10.18.
近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以不同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群众,认真学习和讨论。大家认为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完全拥护,要认真学习会议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和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胡总书记的报告视野开阔,大气磅礴,具有很强的历史震撼力;旗帜鲜明,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政治号召力;立意高远,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立足实践,富于创新,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直面矛盾,正视现实,具有很强的实践推动力,令人振奋,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历史性文献。党中央进一步理清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过去一年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概念突出地被提到并广为推行,这次也是第一次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希望进一步改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转变过去以投资和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旧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全面小康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的新内涵是,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中国人口较多,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但是人均GPD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GPD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这反映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注重“以人为本”.
甘肃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业本身是“弱势产业”,既承受自然风险,又承受市场风险,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大局。
胡总书记在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写入十七大报告,让我们感到特别振奋!这将为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只有均衡发展,才能促进教育公平,最终促进社会公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责任重大。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
一、完成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学习胡总书记的报告,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联大的办学思路,即在办学过程中,立足甘肃,培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优化地方人才资源配置,为省委确立的“大力推进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二、认真学习胡总书记的报告,明确办学宗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以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地方高校创建办学特色,必须立足地方特色,凸现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特色。具体讲,按照省委确定的把甘肃建成“四大基地”,“八大产业”发展和“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将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与社会经济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做到真正立足地方特色,凸现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特色。
三、立足地方的特色资源和社会需求,积极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
作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确立骨干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培养实用型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地方需求为第一要务。
目前,甘联大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第三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群,47个专科专业涵盖公共事业等12个大类,25个二级类、联办的本科专业17个,涉及经济学等7个一级学科,经济学等11个二级学科,可为第三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今后,在专业发展方向上,我们准备以省上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特色旅游类专业群建设。
四、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
将“特色”体现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渗透于高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特色”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更在于“优质的”,其落脚点仍是本科、专科教学的“质量”。高校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赢得高校的办学声誉和学术声誉,才能卓而不群,“和而不同”形成自己的特色。
“特色”专业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准备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转变乃至创新办学理念,调整已有的办学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着力优化课程体系,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整体上优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